科学家发现了躁狂抑郁症的化学特征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躁狂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有一个明显的化学特征。今天发表在《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可能还揭示了用于治疗精神障碍的情绪稳定剂是如何抵消大脑中似乎由精神障碍引起的变化的。

躁狂抑郁症,又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衰弱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全世界每一百人中就有一人受到影响。虽然已知使用稳定情绪的药物锂和丙戊酸可以相对有效地治疗这种疾病,但人们对这些治疗有效的原因知之甚少。

这项新研究的作者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剑桥大学和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他们希望他们的研究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以及如何治疗。

研究人员将躁狂抑郁症患者的死后脑组织样本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这些样本取自大脑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该皮层控制着参与高级认知功能的过程。研究人员使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了这些样本,发现躁狂抑郁症患者的大脑这一区域的化学物质浓度与非抑郁症患者不同。

研究人员还使用大鼠模型来观察锂和丙戊酸对非双相脑组织代谢物构成的影响。他们发现,这些药物引起的化学变化与双相大脑组织样本中看到的相反。在服用了情绪稳定药物的大鼠中,双相脑组织中增加的化学物质减少了,反之亦然。

研究人员的发现使他们相信,被称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不同神经递质的平衡被破坏,可能是疾病的核心。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大脑信号的发送。这项研究还表明,锂和丙戊酸是通过恢复大脑中这些神经递质的平衡而起作用的。

谷氨酸水平,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神经递质作用的氨基酸,在死后的双极脑中升高,但谷氨酸/谷氨酰胺比值在丙戊酸治疗后下降。另一种神经递质-氨基丁酸的水平在锂治疗后升高,而在双相大脑中下降。死后大脑中的肌酸和肌醇都增加了,但药物消耗了。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分子医学系的曾慈博士是这项研究的作者之一,他说:“通过识别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独特生化特征,我们的新研究为这种疾病的起源和原因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此外,我们在人们的代谢特征中看到的变化可能为药物治疗提供了一个目标,使我们能够看到药物在纠正这些变化方面的有效性。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已经证明了丙戊酸和锂在哺乳动物模型中带来的生化变化几乎是双相情感障碍扰动的镜像。这可能会对这些治疗措施提供有用的见解,并为日后改善治疗提供基础。”

资料来源:帝国理工学院


进一步探索

STAT3被认为是情绪反应的重要因素

引用:科学家发现的躁狂抑郁症的化学特征(2008年2月5日),2021年5月5日从//www.puressens.com/news/2008-02-chemical-signature-manic-depression-scientists.html检索
此文件受版权保护。除作私人学习或研究之公平交易外,未经书面许可,任何部分不得转载。本内容仅供参考之用。
股票

反馈给编辑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