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无家可归的年轻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药物滥用治疗
一项针对无家可归青少年的新研究表明,治疗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不足以帮助青少年远离街头。相反,研究人员发现,创造更多的工作、教育和医疗机会是减少无家可归的最重要因素。
一项针对新墨西哥州180名无家可归青年的研究发现,那些社会最稳定的人,比如那些经常上学或有工作的人,最有可能在六个月内减少他们无家可归的天数。
虽然有虐待史或精神健康问题的青少年更有可能无家可归,但这些相同的特征并不能预测青少年和年轻人在六个月后就会离开街头。
“看起来,无家可归的预测因素可能与退出无家可归的预测因素不同。因此,这意味着预防目标应该不同于干预目标,”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人类发展和家庭科学副教授娜塔莎·斯莱斯尼克说。
“当你无家可归,你陷入了无家可归的生活方式,没有房子,没有稳定的生活,你很难摆脱这种生活。当无家可归的年轻人仍在努力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时,很难让他们戒掉酒精和毒品。很多孩子用酒精和毒品作为应对无家可归的一种方式。”
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青年与青少年杂志》上。这项研究是在2001年至2005年之间进行的,是第一批关注年轻人无家可归的预测因素的研究之一,因为大多数关于无家可归者的研究都集中在成年人身上。研究集中在180名14到22岁之间的无家可归的年轻人,他们来到新墨西哥州的收容中心。
那些无家可归至少三个月的年轻人在项目开始三到六个月后参加了后续访谈。在最初的面试中,他们得到了一个包含食物、洗漱用品、袜子和内衣的护理包,每次跟进都能获得50美元。
研究发现,从事高风险行为的年轻人更有可能无家可归,对改变更有抵抗力。这些青少年和年轻人报告参与了最危险的行为,包括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多个性伴侣,静脉注射毒品。
“他们不仅有感染艾滋病毒和性传播疾病的风险,而且还长期无家可归。这些孩子可能是最脆弱的。”
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更密集的一对一治疗在六个月后成功地减少了他们无家可归的天数。这些会议的重点是识别和治疗个人的药物使用和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或自杀行为。
斯莱斯尼克说:“我们必须弄清楚如何让那些与街头亚文化有关的孩子参与进来,并通过教育、就业和其他更有社会价值的活动,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她说,部分问题在于与其他参与类似行为的无家可归的年轻人有很强的联系。这些联系在决定孩子如何应对压力以及他们成为长期无家可归的成年人的可能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还表明,强大的家庭支持和对个人传统文化的认同是改变的有力预测因素。研究中的拉丁裔青年比其他任何群体都更有可能在六个月后离开街头。斯莱斯尼克发现,这一群体对家庭成员的依恋程度更高,支持网络更强大,因此滥用药物的情况更少,无家可归的日子也更少。
男性也更有可能在六个月后减少无家可归的天数。之前的研究表明,无家可归的男性更容易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因此,他们更有可能离开街道来逃避压力。
“我说了很多关于孩子们的问题,但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孩子们是这个问题的受害者。所以真正重要的是在政策层面和更高的政府层面上防止无家可归。但与此同时,我们有很多孩子正在受苦,我们现在需要对此做些什么,”斯莱斯尼克说。
斯莱斯尼克目前正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进行一项研究,重点研究对无家可归青年的密集干预、个案管理和短暂干预方法之间的差异。
资料来源:俄亥俄州立大学
进一步探索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