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炎症和癌症之间有联系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已经证实,肠道或胃部的慢性炎症会破坏DNA,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研究人员在6月2日的《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长期怀疑的证据临床研究杂志(JCI)

在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慢性炎症加速了缺乏修复DNA损伤能力的小鼠的肿瘤形成。

麻省理工学院环境健康科学中心(CEHS)的研究科学家、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莉西亚娜·梅拉(Lisiane Meira)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从未被正式证实。”

Meira说,这项工作的结果表明,修复DNA损伤能力下降的人可能更容易患与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相关的癌症。

已知由幽门螺杆菌和丙型肝炎等感染性病原体引起的炎症会分别增加胃癌和肝癌的风险。研究人员早就知道炎症会产生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死亡的免疫反应化学物质),从而导致癌症。

此外,人们怀疑炎症途径的另一种作用也可能诱发癌症。在对感染的炎症反应中,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和活性氮,可以破坏DNA。

在正常情况下,炎症反应引起的DNA损伤由DNA修复系统修复。但是,根据这项新研究,如果DNA修复系统不能正常运作,这种损害会引发突变,从而导致癌症。

每个人的DNA修复系统的有效性各不相同,这可以帮助医生找出哪些患者最容易患上炎症性癌症。

“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易感性,以及他们将如何应对慢性炎症反应,”该研究的资深作者、CEHS主任利昂娜·萨姆森(Leona Samson)说。

在JCI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用一种化合物对小鼠进行治疗,从而诱发结肠炎症,这种化合物能产生类似人类结肠炎的情况。米拉说:“你瞧,DNA修复缺陷的老鼠更容易患癌症。”

为了证明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该团队与CEHS的另一位成员、麻省理工学院比较医学部主任詹姆斯·福克斯(James Fox)以及他的学生李忠伟(Chung-Wei Lee)合作进行了第二项研究。他们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老鼠缺乏适当的DNA修复机制,更容易发生胃癌前病变。

这项研究与Fox最近发表的另一篇论文有关,该论文发现,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预防癌症的发展。这项新的研究表明,如果幽门螺杆菌得不到治疗,DNA修复机制功能不良的患者患癌症的风险将更大。

资料来源:麻省理工学院


进一步探索

研究人员发现Fanconi贫血骨髓衰竭背后的机制

引用研究证实了炎症和癌症之间的联系(2008年6月2日),2021年5月30日从//www.puressens.com/news/2008-06-link-inflammation-cancer.html检索
此文件受版权保护。除作私人学习或研究之公平交易外,未经书面许可,任何部分不得转载。本内容仅供参考之用。
股票

反馈给编辑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