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负平衡预测急性心力衰竭存活
根据今天在希腊雅典召开的2014年心力衰竭大会上首次提出的研究,铁负平衡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该大会是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的主要年度会议。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埃瓦·扬科夫斯卡教授说:“患有急性心力衰竭体内平衡严重崩溃。铁是维持体内平衡所必需的一种关键微量营养素。铁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缺乏铁会导致能量代谢严重受损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她继续说:“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心血管风险高的患者——例如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患有稳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能会发展缺铁这导致了经常性的住院治疗和死亡率的增加。”
最后一名作者Piotr Ponikowski教授说:“我们有数据显示这一点铁可能对临床结果很重要慢性心脏衰竭纠正这些患者的铁缺乏是有益的。这是第一个关于铁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状态的研究。”
铁缺乏传统上是通过血清铁蛋白来跟踪铁的储存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来评估细胞内铁的利用。这些指标在急性临床环境中无法得到可靠的解释,因为它们受到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更敏感的急性心力衰竭测量方法,可以最好地描述这些环境下的铁缺乏。这涉及到耗尽的铁储量(通过循环hepcidin测量)和未满足的细胞铁需求(通过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量)。该受体在所有细胞上表达,使铁进入细胞。当细胞中铁含量不足时,受体就会过度表达并进入循环。同时伴有低hepcidin和高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反映了最严重的铁缺乏形式(体内铁缺乏同时需要铁),研究者称之为负铁平衡(NIB)。
这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包括165例因急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研究人员评估了NIB的患病率及其对12个月死亡率的影响。
在37%的患者中发现NIB。只有29%的患者只有高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9%的患者只有低hepcidin, 25%的患者没有这些异常。全组12个月死亡率为20%。与仅有高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15%)、低hepcidin受体(7%)和未出现这些异常的患者(0%)相比,NIB患者12个月死亡率最高(41%)。住院期间死亡3例,均为NIB。
简科夫斯卡教授说:“我们的研究表明,铁含量紊乱在急性心力衰竭中很常见。在12个月的随访中,NIB患者的死亡率很高,而所有没有铁异常的患者存活到1年。”
无论是否贫血,NIB导致急性心衰患者较差的生存率。
研究人员还测量了铁状态、血清铁蛋白和TSAT的标准参数,发现它们预测12个月死亡率的能力低于NIB。血清铁蛋白和TSAT水平与hepcidin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相关性较弱。
Ponikowski教授说:“hepcidin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与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相关性比传统的铁状态测量更大。我们提出了铁缺乏的一个新的病理生理学定义,它准确地反映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铁的存储和利用。”
他们的结论是:补充铁可以逆转NIB,提高急性期的生存率心脏衰竭病人但这需要通过随机临床试验来验证。我们希望尽快开始这样的试验。”
进一步探索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