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调查生物修复主动脉瓣失败后的生存率
根据7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在对460名接受经导管瓣膜内植入的生物假体主动脉瓣失败患者的分析中,1年的总生存率为83%,生存率与手术瓣膜大小和失败机制有关《美国医学会杂志》。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越来越多地使用生物假体(由生物组织组成)植入物而不是机械阀门。由于生物假体植入的巨大转变,预计这类瓣膜的退行性变的患者数量将会增加。生物修复失败的患者的治疗是一个临床挑战;虽然再手术被认为是护理的标准,但这些患者通常是老年人和有其他疾病的患者,重复心脏手术可能造成重大疾病和死亡风险。经导管主动脉瓣内瓣膜植入术是一种创伤较小的方法,但根据本文的背景资料,目前尚未对该手术后的生存率进行综合评价。
加拿大温哥华圣保罗医院的Danny Dvir医学博士和他的同事评估了459名患者的生存率肝使用多国注册的失败外科生物假体瓣膜内瓣膜内植入。患者(平均年龄78岁)于2007年至2013年5月在55个中心接受植入治疗。
生物假体失败的原因有狭窄(瓣膜开口狭窄;39.4%)、返流(由于阀门不完全关闭导致血液通过阀口回流;30.3%)和合并狭窄返流(30.3%)。总的1年生存率为83.2%。
与反流组(91.2%)和联合组(83.9%)相比,狭窄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76.6%)更差。同样的,病人小瓣膜(≤21 mm)的1年生存率比大瓣膜差(74.8%)。
“彻底评估瓣膜内植入的候选者是获得最佳结果的关键步骤。目前的分析强调,在尝试瓣膜内瓣膜手术之前,需要对生物假体失败的机制进行细致的评估。”作者写道。
进一步探索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