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气与房颤患者中风风险增加有关
根据台北退伍军人总医院和国立阳明大学心脏病专家赵子帆博士今天在ESC大会上发表的研究,寒冷的天气与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有关。这项对近29万名患者的研究表明,凉爽的气候可能是一个值得更多关注的健康问题。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它增加了缺血性的风险中风增加四到五倍,”赵博士说。在自动对焦过程中,大脑的脑电活动左心房是紊乱的,收缩是无效的,导致血瘀在心房。血液淤积,变得迟钝,并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如果血栓离开心脏并进入大脑,它可能会通过阻断大脑动脉的血液流动而导致中风。”
秋冬季节与心肌梗死、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有关充血性心力衰竭.据报道,冬季较高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因子VII凝血活性是可能的机制。
“这些凝血因子的升高和激活可能导致在寒冷气候下的促凝状态,这可能会促进血液的形成血凝块并增加心房颤动引起中风的风险病人Chao博士说。“然而,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AF患者在凉爽的季节还是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更高。”
本研究对2000 - 2011年台湾“国民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289 559例新发房颤患者进行了调查。台湾六个地区的日平均气温由中央气象局提供,并计算各月、各季的平均气温。台湾是一个小岛,不同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不大。因此,研究人员将这六个地区的平均温度计算为全国平均温度。对每个月和季节缺血性中风的风险进行了估计。
在台湾房颤队列中,34991例患者在平均3年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在平均气温较低的月份,缺血性中风的风险较高。此外,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与夏季相比,春季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增加10%,冬季增加19%。夏季和秋季的中风风险没有显著差异。
Chao博士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房颤患者中,温度与缺血性中风风险之间存在明确的关联。”“由于促凝剂的状态,在寒冷的天气中风险可能会增加。”
卒中发生前14天内每日温度降低5°C与卒中风险增加相关,比值比为1.128(95%可信区间[CI] = 1.061-1.199, p<0.001)。Chao博士说:“这表明,在房颤患者中风发生之前,我们可能有机会预测中风,并采取预防措施,比如服用足够的抗凝血剂,通过穿防护服和在冬天给家里供暖来减少受冷。”
当平均温度低于20°C时,与平均温度为30°C时相比,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赵博士说:“这可能是因为凝血性和血浆粘度的增加。”
他总结道:“在这项大规模的全国性房颤登记中,房颤患者在凉爽的月份和季节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更高。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在心房颤动相关的中风中起着重要作用,并提醒我们,凉爽的气候可能是一个值得更多关注的健康问题。”
进一步探索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