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患者可能会受益于管理自己的血液稀释剂
根据在线发布的文章,允许在心脏瓣膜手术后选择患者自我管理血液稀释剂,可能导致主要并发症的风险较低胸外科年报。
重点:
- 让病人自己管理血液稀释剂可能降低心脏瓣膜手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风险。
- 在接下来的3到27周内逐渐过渡到自我管理之前,患者需要参加教育计划。
- 5年后,患者自我管理与标准管理相比死亡率风险更低相关。
两种心脏瓣膜可用于进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生物瓣膜是由动物组织制成的,有磨损的潜力,特别是对年轻患者。机械瓣膜由金属制成,不会磨损,但需要抗凝治疗(血液稀释剂)来帮助防止可能导致中风的血凝块。目前唯一可用的抗凝药物是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或芬普罗康。
“口服抗凝治疗通常是通过患者血液的实验室分析监测,医疗保健提供者用于确定适当的药物用量,”丹麦奥胡斯大学医院博士,博士博士博士表示,丹麦的亚马斯大学医院,他领导了这项研究。“我们相信允许患者更加控制自己治疗可以改善本患者组的护理标准。“
Christensen博士及其同事评估了1996年至2012年丹麦两家医院患者抗凝治疗自我管理的使用情况,并将其与标准管理进行了比较。他们的研究包括615名自行管理治疗的机械心脏瓣膜患者和3075名在瓣膜手术后接受标准治疗管理的对照组患者(比例为5:1)。
患者需要参加载有最少三个教学课程的教育计划,以便有资格获得自我管理。在教育培训后27周,患者逐渐变得自我管理。
“一旦患者被批准进行自我管理,他们就可以继续这样做,但可以联系治疗中心提出问题或担忧,”克里斯滕森博士说。医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便携式凝血仪,他们用它来分析药物水平和监测剂量。每周测量并跟踪血液水平。”
患者将自己的测量结果与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进行比较,国际标准化比率是一个解释血液凝结速度的数字。在此基础上,患者根据教育培训的内容调整自己的剂量水平。
研究人员观察到转型为自我管理的患者的不良事件的低率。治疗后1年,两种治疗组中,主要出血和血栓栓塞的风险(穿过血液移动并阻挡另一个血管)。然而,在5年后,与标准管理患者相比,自我管理其抗凝血剂的患者的风险较低。
“自我管理治疗的患者比遵循标准治疗的患者有更好的结果,这有几个原因,”Christensen博士解释说。“自我管理的患者会得到更多关于口腔的详细信息抗凝治疗;他们还了解有关饮食,传染病,酒精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而不是接受标准管理的患者可以对其进行治疗的影响。“
他补充说,他希望这项研究将对心脏瓣膜患者的管理和照顾产生影响,“我们认为,在手术期间插入机械心脏瓣膜的大多数患者应该能够管理他们的口服抗凝治疗,并推荐这是这些的标准治疗方法病人”。
进一步探索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