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或永远不会瓶颈”解释了语言习得

我们不断受到语言输入的狂轰滥炸,但我们的大脑无法记住长串的语言信息。大脑如何理解这些持续不断的声音?

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Morten Christiansen和Nick Chater(英国华威大学)在《行为与脑科学》的一篇新论文《现在或永远的瓶颈:语言的基本约束》中指出处理、习得和进化,以及语言本身的结构,都深刻地受到他们所说的“现在或永远不会瓶颈”的影响:感官和认知记忆的根本限制。他们提出大脑系统通过立即处理语言输入来克服这一瓶颈,在它被随后的输入抹掉和永远丢失之前。

作者说,大脑是通过逐渐地将语言材料“分块”成一个越来越抽象的表征格式的层次结构,从音素到音节,到单词,短语等等。当我们说话时,分块运算的顺序颠倒了。

克里斯蒂安森说:“我们的论点对许多学科都具有基本的理论意义,因为它要求在研究语言时,对解释重点进行根本性的转变。”

Christiansen和Chater写道,“现在或永远不会”的瓶颈不是特定于语言,而是来自感知-运动处理和记忆的一般原理。研究表明,许多声音信息在50毫秒后就消失了,而听觉追踪在100毫秒后就消失了。类似地,对于手语来说,我们只能保留60到70毫秒的视觉信息。除非感知到的信息被处理,否则它将很快被覆盖或被新的传入信息干扰。

现在或永远不会出现的瓶颈对,因为学习如何处理语言只能发生在“瞬间”:如果语言输入不能立即分块,它就会丢失,不能成为随后学习的基础。克里斯琴森说,这意味着语言习得本质上就是学习如何处理。

“机不可失瓶颈要求语言习得被视为一种技能学习,比如学习开车,兼顾,拉小提琴或者下棋…的挑战语言习得是学习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快速处理操作,而不是所拥有的一个正确的语言理论,”作者写道。

他们解释说,这种学习本质上是局部的,因为信息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这就迫使语言系统在多个表示层次上预言性地部署所有可用信息,以确保本地语言歧义在第一时间得到正确处理。原来的输入一旦丢失,语言系统就无法恢复。他们称之为“分块-传递”处理。

在这个系统中,他们写道,“语法结构从根本上说是说话者/听者内部语言处理操作的历史。”

Christiansen和Chater假定语言复合的大量局部短期过程导致了长期的语言进化。他们写道:“如果语言的某些方面只有在容易产生和理解的时候才能存活下来,那么每时每刻的处理不仅会塑造语言的结构,还会塑造孩子面临的学习问题。”“因此,从语言作为一个进化系统的角度来看,以秒为单位的语言处理意味着更长的语言习得和进化时间。”


进一步探索

这本新书重新整合了语言科学

所提供的康奈尔大学
引用:“现在或永远的瓶颈”解释语言习得(2016年6月8日),2021年4月25日从//www.puressens.com/news/2016-06-now-or-never-bottleneck-language-acquisition.html检索
此文件受版权保护。除作私人学习或研究之公平交易外,未经书面许可,任何部分不得转载。本内容仅供参考之用。
232股票

反馈给编辑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