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新机制的发现
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CV)繁殖的机制,该机制有可能改善病理性肝脏状况。他们利用模型小鼠证实,当某种酶被抑制时,丙型肝炎病毒颗粒的产生会减少,从而导致病理肝脏状况的改善。因此,他们确定了一个新的药物靶点,用于开发新的HCV药物。
全世界大约有2亿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丙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脂肪肝肝纤维化和肝癌。在日本,HCV病毒是病毒性肝癌的主要病因,占肝癌的70%。尽管最近的发展针对丙型肝炎病毒复制酶的有效药物已使消除丙型肝炎病毒成为可能,但挑战仍然存在,包括耐药病毒的出现和丙型肝炎病毒的发展肝癌后病毒消灭。目前已知,在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酶信号肽肽酶(SPP)切割HCV核心蛋白对病毒颗粒的形成和病毒性肝病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这种机制的细节还不清楚。
由大阪大学微生物疾病研究所助理教授冈本彻(Toru Okamoto)和松浦义春(Yoshiharu Matsuura)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现在发现,当酶SPP被抑制时,丙型肝炎病毒颗粒的产生会减少,从而改善病理肝脏状况。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化合物,可以抑制y分泌酶抑制剂中的SPP酶,该抑制剂目前正在研发中,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他们还发现,未被SPP裂解的未成熟核心蛋白被TRC8酶识别并迅速降解。如果这一降解过程被抑制,内质网应激(ER应激)就会强烈诱导细胞损伤。内质网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核心,在内质网应激状态下,合成的蛋白质不能正确折叠,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因此,这种降解过程可以被认为是新蛋白的质量控制机制。当研究人员给模型小鼠使用SPP抑制剂时,HCV颗粒产生明显减少,改善了HVC的病理状况,如胰岛素抵抗和脂肪肝。
这项研究的结果提示了SPP抑制剂作为一种新的丙型肝炎药物的发展。此外,通过SPP/TRC8所观察到的蛋白质量控制机制也被认为与其他疾病相关,因此可能对各种疾病的药物开发有潜在的帮助。
进一步探索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