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寨卡病毒在2013年左右发生突变,导致出生缺陷
这份报告发表在美国杂志上科学首次解释了这种曾经相对无害的病毒是如何转变成一种全球健康威胁的。
《科学》杂志的报告称,一种名为pRM的结构蛋白质的突变被认为是在2013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爆发疫情之前出现的。
实验显示,与旧版本的病毒相比,病原体保护层的变化使病毒更有可能杀死老鼠和人体内正在发育的脑细胞。
该报告称,这种被称为S139N的变化,涉及将一种丝氨酸氨基酸替换为一种精氨酸氨基酸,是2010年至2016年期间寨卡病毒整个基因组发生的“众多变化”之一。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的一只猴子身上被发现。在人类中,已知它会引起皮疹和轻微的疾病,很快就会过去。
但在2015年,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巴西报告了第一例婴儿出生时头部异常小的病例。
这种情况被称为小头症,后来与孕妇的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寨卡病毒已经蔓延到84个国家。该病毒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性接触或被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
2016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于同年11月取消了该命令。
寨卡病毒对孕妇尤其危险,目前已知它会增加成人患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 Barre Syndrome)、小头症(microcephaly)和其他与大脑相关的疾病的风险出生缺陷在婴儿。
进一步探索
更多信息:L. Yuan el al,“寨卡病毒prM蛋白的一个单一突变导致胎儿小头症,”科学(2017)。1126 / science.aam7120 science.sciencemag.org/lookup/……
期刊信息:
科学
©2017法新社
引用寨卡病毒在2013年前后发生突变,导致出生缺陷:研究(2017年9月28日)于2021年4月26日从//www.puressens.com/news/2017-09-zika-virus-mutated-birth-defects.html网站检索
此文件受版权保护。除作私人学习或研究之公平交易外,未经书面许可,任何部分不得转载。本内容仅供参考之用。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