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实现的目标,生活得更好
那些设定现实目标的人可以期待更高的幸福水平。巴塞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在一项涉及970多名参与者的研究中指出,晚年满意度的关键在于他们的生活目标是否可以实现,以及这些目标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财富、社区、健康、有意义的工作——这些人生目标表现了一个人的性格,因为它们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并成为人们被引导的指南针。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如果重要的目标受阻或无法实现,目标对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或不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
来自巴塞尔大学的一组心理学家探索了人生目标是如何嵌入成年人的生活中的;研究结果已发表在欧洲人格杂志.研究人员使用了居住在瑞士德语区、年龄在18岁至92岁之间的973人的数据;超过一半的参与者在两年和四年后再次接受调查。参与者采用四分制,评估了健康、社区、个人成长、社会关系、名声、形象、财富、家庭、责任/关心等10个方面的生活目标的重要性和可实现性年轻一代,工作。
研究结果显示,感知一个人的个人目标“可达到”是日后认知和情感健康的一个指标。这意味着,如果人们有一种控制感和可达性,他们会感到最满意。有趣的是,的重要性目标与后来的幸福感没有预期的那么相关。
生活目标对特定领域也具有预测力:设定社会关系目标或健康目标的参与者对自己的目标更满意社会关系或者他们自己的健康。生活目标和随后的幸福感之间的联系似乎相对独立于参与者的年龄。
年轻人想要地位,老年人想要社会参与
在相应的年龄阶段,人们最看重的目标是什么?人们在一个特定的人生阶段看重的目标取决于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参与者越年轻,他们的评价就越高个人成长地位、工作和社会关系的目标同样重要。参与者的年龄越大,他们越认为社交活动和健康很重要。
“我们的许多结果证实了理论假设发展心理学巴塞尔大学心理学院的主要作者和博士生Janina Bühler说。人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年龄决定的:“然而,如果我们检查这些目标是否有助于幸福,年龄似乎不那么重要。”因此,成年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能够平衡目标的重要性和可实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