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低体重指数与腹部肥胖与更严重的心力衰竭预后相关
9月24日发表在《开放获取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亚洲心力衰竭患者中,较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较高的腰高比(WHtR)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杂志上由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的卡洛琳·林及其同事共同完成。正如作者所指出的,联合使用BMI和腹部测量可以更好地指导心衰治疗,特别是在亚洲那些特别脆弱的低BMI和高WHtR的患者中。
在心力衰竭患者在美国,亚洲患者比西方患者更容易瘦(BMI低,<24.5 kg/m2)。肥胖悖论,体重指数越高越好心失败的结果,主要在西方国家报道,使用传统的肥胖分类(BMI),但在亚洲对这一悖论知之甚少。为了解决这一知识上的差距,Lam和他的同事调查了亚洲地区肥胖(由BMI和腹部测量确定)和心力衰竭结果之间的关系。利用11个亚洲地区的心力衰竭登记,研究人员前瞻性地检查了5964名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2051名患者也进行了WHtR测量,并检查了一年的综合结果(即心力衰竭住院或死亡率)。
较高的BMI与较好的预后相关,但较高的WhtR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在组合分析中,“lean-fat”子群与低体重指数和高WHtR(≥0.55)由心力衰竭人口的13.9%在亚洲,更有可能从低收入国家女性(35.4%)(47.7%),主要在南亚和东南亚,有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46%),坏的生活质量得分(63.3±24.2),与其他亚组相比,复合事件发生率最高([51/232],22%)(p<0.05)。此外,与BMI高、WHtR低的肥胖-瘦组相比,瘦脂肪组的综合预后调整风险最高(风险比[HR]: 1.93, 95%CI 1.17-3.18, p=0.01)。心衰患者射血分数(HFpEF和HFrEF)保持不变,射血分数降低,结果一致。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肥胖悖论在亚洲是存在的,但只是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而不是腹部指标进行分类。中心型肥胖和心脏衰竭HFpEF和HFrEF的结果都很明显。
根据作者,明确的国家政策强调预防腹部肥胖和通过意识,教育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促进健康的BMI应该得到支持。作者指出,由于这些分析基于来自跨国登记的数据,它们可能会受到选择偏差和未测量混淆的影响。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