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心脏监测器可预测选定的梗死后患者的并发症
远程监测植入式心脏监测器(ICMs)对于早期发现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射血分数中度降低的高危梗死后患者的严重心律失常非常有效。这是今天在ESC 2021年大会上的热线会议上发表的最新突破性研究发现。
左心室严重收缩的患者射血分数(LVEF;35%或以下)后心肌梗死(MI)是预防植入除颤器的候选者。然而,MI后绝大多数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并发症发生在LVEF高于35%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尚无具体的预防措施。
先前对LVEF降低的mi后患者的研究表明,心血管并发症之前有心律失常事件。然而,由于大多数心律失常是无症状或亚临床的,其检测逃避常规随访。本研究探讨了ICMs是否能提供这种心律失常的早期检测。
SMART-MI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试验,于2016年5月至2021年2月在德国和奥地利的33个中心进行。该研究招募了LVEF 36-50%和心脏自主功能障碍的心肌梗死幸存者,这与心肌梗死后不良结局(包括心律失常和猝死)相关,与射血分数无关。一个核心实验室使用从20分钟高分辨率静息心电图(ECG)计算的数字生物标记物确定了自主功能障碍。
共400例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ICM植入和远程监测或常规随访。监测仪通过微创手术植入皮下,远程监测系统每天向ICM核心实验室发送报告。ICM核心实验室将检测到的严重心律失常事件通知当地研究中心。
主要终点是检测严重心律失常事件的时间,包括心房纤颤持续6分钟或更长时间,较高程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持续性室速/室颤。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医科大学的首席研究员Axel Bauer教授说:“所有包括在主要综合终点中的心律失常都与不良预后相关,或者会引发心律失常患者的适当治疗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
在中位随访21个月期间,主要终点发生在ICM组60例(29.9%)患者和对照组12例(6.0%)患者(危险比[HR] 6.3;95%置信区间[CI] 3.4-11.8;p < 0.0001)。ICM组严重心律失常事件的累积3年检出率为41.2%,对照组为10.7%。
次要终点包括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心血管死亡率、中风、全身性动脉血栓栓塞和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意外住院)。在ICM组和ICM组中,严重心律失常事件的检测强烈预测后续MACCE (HR 6.8;95% ci 2.9-16.2;p<0.001)和对照组(HR 7.3;95% ci 2.4-22.8;p < 0.001)。
Bauer教授指出,严重心律失常事件的预后影响与检测方式无关,因为ICM组和对照组的阳性预测准确性分别为61%和62% (p=0.990)。他说:“重要的区别在于检测的敏感性,ICM组的敏感性高出三倍(61%对20%;p = 0.007)。这意味着ICM组早期发现不良结果的可能性增加了三倍。”
ICM组观察到更多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包括icd或起搏器的植入、电生理研究、导管消融和开始口服抗凝。这些措施由治疗医师自行决定,但要符合适用的指导方针。“因为这是一项诊断性研究,它不能提供预防措施对临床结果影响的信息。最佳的治疗途径尚未建立,”鲍尔教授说。
他总结道:“该研究发现,梗死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且LVEF仅中度降低的患者发生了大量严重的亚临床心律失常事件,可以通过ICMs早期有效地检测到。这些患者的心律失常频谱和频率与LVEF降低的梗死后患者相当,后者目前是预防性ICD治疗的候选人。我们的研究支持在LVEF中度降低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高危心肌梗死后患者中使用ICMs作为持续风险评估的敏感工具。”
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