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情绪性进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先天的食物驱动决定的
阿斯顿大学(Aston University)的一项新研究正在帮助理清儿童和母亲饮食习惯之间的复杂联系。
博士生丽贝卡·斯通(Rebecca Stone)开展的这项研究调查了185位孩子年龄在3到5岁之间的母亲,询问了她们和孩子的饮食习惯。研究结果发表在营养与饮食学会杂志.
孩子们通过模仿他们的父母来学习许多行为——这是真的的饮食习惯也这项新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在多大程度上,孩子的情绪性进食是由母亲作为育儿方式的一部分使用食物的方式,以及孩子自己对食物的更普遍的态度所解释的。
“情绪化进食”指的是我们吃蛋糕、巧克力和零食等食物,不是因为我们饿了,而是为了弥补我们感到悲伤、低落或焦虑时的情绪。调查包括了母亲们和她们的孩子在回应时吃了多少的问题情绪状态.该研究还询问了有多少儿童在一天中被食物所激励,并被驱使进食或索要食物,这被称为“食物接近”行为。
斯通还询问了母亲们在喂养孩子时的做法——特别是她们是用食物来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还是明显限制孩子接触食物,例如在家里放食物但禁止吃。这些做法已被证明能让孩子们对食物更感兴趣,也与孩子们更情绪化地进食有关。
当斯通分析这些反应时,她发现那些对食物非常有动力的孩子更有可能从父母那里继承情绪化的进食行为。斯通使用了一种被称为调节中介分析的复杂统计方法,来解读这种关系的不同方面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母亲的情绪性进食、她如何在食物周围养育孩子、孩子的进食倾向和情绪性进食。
斯通在阿斯顿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克莱尔·法罗教授说:“这项研究表明,儿童发展饮食行为的方式非常复杂,情绪化进食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对食物的先天驱动形成的。”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父母的做法与孩子的饮食倾向相互作用,最容易接近食物的孩子受喂养做法的影响最大,从而导致情绪化进食。”这些发现表明,‘一刀切’的儿童喂养方法并不总是合适的,一些儿童更容易受到可能导致情绪化进食的行为的影响。”
斯通对此表示赞同:“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更想吃东西的孩子更容易将食物与情绪联系起来。我们的研究支持这样的观点:情绪化进食是一种习得的行为,通常是儿童在学龄前发展起来的上学期间但有些孩子更容易发育不良情绪化进食比别人”
尽管在父母中很常见,但研究也强调,用食物作为奖励或明显限制孩子获得某些食物——即使是三岁的孩子——可能会有问题。给孩子一块巧克力作为奖励,或者告诉他们只能吃一块饼干作为“款待”,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情绪反应,然后他们就会把这些食物联系起来。
斯通说:“研究表明,在孩子们面前限制食物,他们已经更有动力食物往往适得其反,使孩子们更渴望限制性食物。最有效的方法似乎是‘隐蔽限制’——不让孩子知道某些食物是被限制的(例如,不买你不想让孩子吃的食物),并避免必须告诉孩子他们不能吃某些食物的情况。”
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