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更强的同理心有助于防止基于偏见的网络欺凌

青少年更强的同理心有助于防止基于偏见的网络欺凌
研究人员特别感兴趣的是两种类型的共情——情感性和认知性——以及它们在网络欺凌儿童中有何不同。资料来源: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

社交媒体、游戏平台和其他在线通信技术使欺凌变得更容易,有时也更严重,影响了我们许多学校、家庭和社区。研究还清楚地表明,网络欺凌——校园欺凌的网络变体——与一系列消极的情绪、心理、生理和行为结果有关。

虽然这个话题在过去十年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人们对它与同理心的关系知之甚少。更鲜为人知的是,同理心与基于偏见的网络欺凌是如何相关的:由于一个人的身份(例如,种族/民族,性别或宗教)而对他人造成伤害和虐待——在全国各地仇恨言论和仇恨犯罪上升的背景下,这种现象越来越受关注。

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与威斯康星大学奥克莱尔分校合作开展的一项史无前例的研究,探索了美国早期青少年共情与网络欺凌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特别感兴趣的是两种类型的共情——情感性和认知性——以及它们在网络欺凌儿童中有何不同。情感同理心通常是自动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在这种反应中,他人的感受会被感知和分享,而认知同理心则涉及有意识地将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以识别他们的精神状态并理解他们的情绪。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1644名12至15岁的全国样本,并调查了一般的网络欺凌、基于种族的网络欺凌和基于宗教的网络欺凌。结果,发表在青少年早期杂志的研究表明,总体而言,那些同理心较高的人网络欺凌他人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也不太可能基于种族或宗教对他人进行网络欺凌。一个年轻人的同理心得分越高,他网络欺凌他人的可能性就越低。当涉及到基于偏见的网络欺凌时,高水平的完全同理心与基于种族或宗教的网络欺凌他人的几率较低有关。

当移情的两个子方面分别考虑时,只有认知移情与网络欺凌显著负相关。令人惊讶的是,情感同理心却不是。这一发现出乎意料,因为研究一直表明情感同理心和各种欺凌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

“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学校需要更集中的努力来提高同理心,以减少这些形式的伤害,更好地保护弱势和边缘社区的人,”Sameer Hinduja博士说,他是社会工作和刑事司法学院FAU犯罪学和刑事司法学院的主要作者、教授,网络欺凌研究中心的联合主任,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中心的教职助理。“然而,反欺凌项目需要明确的指导,即应该优先考虑哪种类型的同理心。”

研究发现,认知同理心而非情感同理心与对不公正的敏感性有关,这抑制了对他人的伤害,并在目睹在线(或离线)的受害者时,迫使人们采取积极的干预行动。此外,认知共情与“社会共情”和理解他人的情绪是相互关联的。

“几十年来,研究表明,那些与主流人群不同的人并没有成为不成比例的目标,而是在受害时遭受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找出可以阻止这一趋势的方法。”“我们的研究表明,培养和提高认知能力青年人不仅应减少参与基于种族和宗教的网络欺凌,还应减少参与其他形式的基于偏见的网络欺凌比如那些与一个人的性取向、性别认同或残疾有关的问题。”

更多信息:Sameer Hinduja等人,早期青少年中基于偏见的网络欺凌:与认知和情感共情的关系,《早期青少年杂志》(2022)。DOI: 10.1177 / 02724316221088757

期刊信息: 青少年早期杂志

引用:青少年更大的同理心有助于预防基于偏见的网络欺凌(2022,8月8日),检索自//www.puressens.com/news/2022-08-greater-empathy-adolescents-bias-based-cyberbullying.html 2023年2月26日
这份文件受版权保护。除为私人学习或研究目的而进行的公平交易外,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任何部分。内容仅供参考之用。

进一步探索

同理心训练可以减少犯罪

5股票

对编辑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