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式设备在房颤筛查中具有成本效益
来自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发现,使用可穿戴设备筛查个体房颤(AF)比使用传统方法(如12导联心电图(ECG)和脉搏触诊)筛查或根本不筛查更具成本效益。
在一项研究中美国医学会健康论坛,该团队报告称,使用当代腕戴式可穿戴设备也与减少患糖尿病有关中风发病率并且可以通过监测潜在的房颤发作的能力来帮助检测不太频繁的房颤发作心律不规则在几乎连续的基础上。
“用于检测房颤的腕式设备的激增为全民提供了一个方便的选择筛选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它们的使用是否会增加后续测试的成本和问题假阳性MGH技术评估研究所主任、联合资深作者Jagpreet Chhatwal博士说。
“因此,我们模拟了一项虚拟试验,比较了不同房颤筛查策略下的临床和成本结果,并表明,与传统方式相比,使用腕式设备的患者通常会产生更大的效益,而且成本被认为是医疗系统可以承受的。”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未确诊的房颤是中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基于人群的房颤筛查可能导致早期开始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房颤相关中风,尽管目前的卫生系统指南存在冲突。
例如,欧洲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心脏病学会建议65岁及以上的人使用脉搏触诊或ECG节奏条进行筛查(通常都在医生办公室进行),而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已经得出结论证据不足推荐使用ECG进行房颤筛查。
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采用收养方式的时候可穿戴设备MGH的研究人员测试了八种筛查策略,其中六种使用腕戴式可穿戴设备,两种使用脉搏触诊和ECG。
这六种设备使用了两种技术:光容量描记术(PPG),即在手腕处使用非侵入性光源来测量血压的变化血容量心电图(ECG)由单导联可穿戴设备组成,使用连接在皮肤上的传感器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这两种技术通常可以在同一种设备上使用,例如最新版本的Apple Watch和Fitbit)。
通过模拟3000万65岁及以上人群的模型,研究人员发现,“经济上更可取”的策略是手腕式PPG,其次是手腕式ECG,并在身上佩戴临床级心律监测贴片两周以进行确认。
“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将腕戴式可穿戴设备集成到房颤筛查项目提供了理由,并有可能针对年龄低于通常推荐年龄65岁的人群进行房颤筛查,甚至可能低至50岁,”共同主要作者、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MGH电生理学研究员Shaan Khurshid说。“此外,长时间使用这些监测设备的能力可能会导致检测到罕见的阵发性房颤,否则临床医生很难诊断。”
MGH的心脏电生理学家、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联合资深作者Steven Lubitz补充说:“我们的研究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研究,以确定如何最好地使用腕戴式筛查来改善af相关的结果,如预防中风。”
联合第一作者、研究科学家陈万义博士提出了另一种可能的探索途径:“如果腕戴设备更具成本效益,那么保险提供商通过帮助消费者支付费用来促进更广泛的部署是否有意义?”
Chhatwal是哈佛医学院放射学的助理教授。卢比茨是英国皇家医学院医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