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在某些癌症治疗方案中可能保护心脏的蛋白质

蒽环类药物是一类化疗药物,可有效治疗多种癌症,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如常用于治疗乳腺癌的阿霉素,通过破坏癌细胞的DNA来杀死癌细胞。然而,这些有效的化疗也会对大约10%的患者的心脏产生毒性作用,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特别是在已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中。
目前,医生缺乏可靠的策略来预测哪些患者有这种与蒽环类药物相关的心脏损伤的风险,称为心脏毒性,心脏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心脏衰竭-或者在早期阶段就发现它。
现在,由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团队已经确定了一种与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发病有关的蛋白质。在对接受乳房治疗的女性进行的两项研究中癌症在美国,血液中循环的一种名为血凝蛋白的蛋白质水平与心脏毒性增加有关。对小鼠的后续研究显示,这种蛋白质具有保护心脏的特性。
这些发现发表在科学的进步研究人员认为,人体产生这种蛋白质是一种保护措施,可以对抗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如果是这样的话,临床医生可能有一天会使用这种蛋白质来监测正在接受蒽环类癌症治疗的患者,通过简单的血液测试来检测心脏功能异常的迹象。
“考虑到老年人群心力衰竭和癌症负担的增加,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心脏保护策略的开发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癌症治疗相关的心脏毒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BIDMC心脏肿瘤学项目主任、心脏病学家、高级通讯作者Aarti Asnani医学博士说。“这项研究确定了循环血凝蛋白的诱导是与蒽环类药物治疗患者相关的心脏保护机制。”
Asnani和同事研究了30名被诊断患有乳腺癌的女性乳腺癌并计划接受蒽环类化疗。在接受阿霉素治疗方案之前,参与者在基线时采集了血检和其他数据。问卷调查、血液样本在研究期间,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
在开始癌症治疗三个月后,科学家们发现整个队列的参与者心脏功能整体下降,6名患者在一年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在此期间,研究人员监测了参与者血浆中循环的1317种蛋白质。研究小组共观察到39种蛋白质的变化,其中血凝蛋白的增加与早期心脏毒性最密切相关。另一项涉及31名女性的研究得出了几乎相同的结果。
“基于这些人类发现,我们使用了一种小鼠模型这密切反映了在接受阿霉素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的心脏问题,”BIDMC心血管医学部博士后研究员、第一作者刘静博士说。“正如我们在患者身上看到的,化疗结束后24小时内,小鼠血浆血凝蛋白升高,并与随后的心功能密切相关。”
在建立了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和血凝蛋白水平升高之间的明确联系后,科学家们试图确定血凝蛋白的功能作用。当研究人员用阿霉素治疗野生型(正常)实验室小鼠时,他们发现给予血凝素可以防止心脏功能障碍的发展。
然而,当他们在缺乏天然存在的血凝蛋白的转基因小鼠中进行类似的实验时,血凝蛋白缺乏的小鼠表现出更多的阿霉素心脏毒性与野生型小鼠相比。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可能会产生血凝蛋白作为对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心脏损伤的保护性反应。
Asnani也是BIDMC癌症研究所的副成员,他说:“这些发现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以开发血凝蛋白作为生物标志物,同时也是化疗相关心脏毒性风险患者的保护性治疗。”“我们现在正在调查我们的发现是否适用于更大范围的不同性别的患者和其他类型的癌症,如淋巴瘤。”